您现在的位置:专区首页>> 优秀作品>>作品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探究汉语水平对少数民族汉文化认同感的影响
大类: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小类:
社会
简介:

在民族多元化的背景下,云南省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大省,在多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中展现出风格迥异的形式。其中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来往最频繁且最典型,而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感直接影响到其与汉族交往过程中的人际关系,掌握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中的客观规律和联系,将为我们更好地研究民族交往问题打下基础。
关键词:文化认同 云南少数民族 汉语水平 民族交往

详细介绍:

在幅员辽阔的我国,少数民族数量很多,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愈加频繁、经济交往愈加密切,多民族文化问题逐渐凸显,促进民族关系,维护祖国的和谐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近些年来人们逐渐将目光投入到民族交往的问题上来。无论是政府相关部门还是学术界都对民族交往问题给予了不同程度的重视。对于突破民族交往研究的固有模式,从少数民族民众对于汉文化认同的视角来研究民族关系更具有重大的学术拓展价值。
民族文化认同是指人们基于不同文化的接触和实践,以自己选择的标准对各种文化事项作出的认知判断、情感依附、行为选择和调整倾向(邓佑玲,2000)。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本民族内部成员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以及各民族对国家共同体的民族文化的认同。具体到本研究所关注的文化认同,主要是指我国少数民族使用双语者对于本民族文化和汉文化的个性及共性的认可和接受。
如上文所述,我们认为研究民族文化认同不能局限于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应更注重研究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199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大会发布了《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文件,指出:“跨文化性或多元文化主义意指关于不同文化的知识和理解,以及在一国内部各种文化成分之间和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之间建立积极的交流与相互充实的关系。鉴于当今世界所独有的大量因素,各个现代国家都必须不同程度地面临多元文化现象”。由于我国的众多少数民族拥有各不相同的文化结构,因此跨文化教育或多元文化教育要“能促进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相互理解和丰富。”
文化认同是拉近民族关系的桥梁,是维护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年代里, 各民族经历了的同化、分化、演变和融合的变化过程,逐渐形成了适应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风俗习惯,本民族的人们长期按照累积而成的风俗习惯生活,这就维系了他们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民族风俗习惯是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一定的生存环境下,受本民族普遍流行的价值观念的支配, 为着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在各种生产生活领域的实践活动中所长期传承的行为心理和行为方式。它有服饰、饮食、居住、生产、礼节、娱乐婚丧、节庆等外显形式。那么对于他族的风俗习惯的理解甚至体验势必会会对他族文化认同的程度产生重大影响。就本调查来说,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对于汉族风俗习惯的了解或感兴趣的程度可以很好地反映出该少数民族对于汉文化的认可程度。也就是说他族的风俗习惯是对于他族文化认同的载体,同时了解汉族风俗习惯可以加深少数民族民众对于汉文化的认同,促进少数民族民众与汉民族民众的关系,意义重大。
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由于交通、语言不便等种种原因,国内学者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存在一定困难,作为少数民族最多的西南地区的相关研究也比较匮乏。改革开放以后,虽然西部大开发使得我国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的联系增加,但西部的少数民族同胞(维吾尔族,藏族等)与汉族同胞的来往并不密切。所以,由于地域的封闭性与长久以来各民族的集体意识,有关少数民族民众对于汉文化认同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彻底。

获奖情况:

北京市三等奖